图为王晓睿获得全国 “最美青工”称号后返回单位。本报记者樊康屹 摄
本报记者 樊康屹
业绩档案
2011年、2012年,王晓睿参与编写的《降低CRH5型动车组高压牵引传动系统故障》《降低动车组卫生间故障率》分别获得全路QC成果一等奖。2013年8月,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晓睿机械师示范岗”被太原铁路局列为十大客运服务品牌之一。2013年11月,她荣获全国“最美青工”称号,并成为全国前10名特别关注“最美青工”之一。
腼腆、内向中不失活力,自信、质朴的笑容充满阳光。从全国 “最美青工”领奖台上走下来的太原车辆段动车组随车机械师王晓睿,用奋斗的足迹告诉人们: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梦想从这里开始
“很少有人像她一样,见习时就总抱着一本自己找来的 《援外乘务员应急手册》。”在该段党委书记郭文兰眼中,王晓睿是个“有自己想法”的有志青年。
很久以前,王晓睿就有着一种对技术的渴望和向往。少年时的她曾望着父亲的图纸堆,梦想着有一天也像父亲一样成为被人仰慕的技术大拿。大学时的她曾梦想自己成为一名软件工程师,想象着有无数人使用着自己设计的软件程序。
每位不甘平庸的青年都渴望自己的人生价值与职业轨迹高度契合。2011年,25岁的王晓睿加入到太原车辆段动车组机械师团队。她为自己的职业起点与高新技术含量很高的中国高铁相契合而兴奋不已。
青春的热情是不可阻挡的力量。从熟悉CRH5型动车组的基本结构学起,王晓睿开始了不同于学生时期的高强度培训。
一开始,王晓睿觉得自己学的就是自动化专业,掌握动车组技术应该不费力。但真正学起来,她才发现一个简单的塞拉门就包括机械结构、供风系统、网络控制等多方面知识,远不是自己想象得那么简单。
“刚开始晓睿还是比较吃力的,有时考试排名还靠后。”见证了王晓睿成长历程的动车车间党支部书记张楠说,“晓睿对高铁技术的专注给所有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专注常常使她对目标之外的事物视而不见。走进动车组世界的王晓睿的生活节奏变得与同龄女孩不同。无论走到哪里,她都揣着一本 《动车组故障应急处理手册》;每有空闲,她就会默记下载到手机中的动车组基础理论。
“她总爱打破沙锅问到底。”人们好奇这个跟陌生人说话都脸红的女大学毕业生为何提问总比别人多。
“这让我改变了之前的看法。”王晓睿的师傅周文刚回忆道, “起初我觉得这个 ‘85后’、独生女、大学毕业生,在体验了机械师的辛苦后,待不了几天就得走。每次夜间技能演练我也不要求她参加。”
由于条件所限,每天23时以后动车组才入库停留。让周文刚没想到的是,一个女孩子,不但每次夜间演练都不落,而且总爱往前凑;不论是上车顶,还是下地沟,每个演练项目她都要亲自操作。冬天的地沟里,刺骨的寒风穿透棉质工装,后半夜演练结束后,王晓睿就蜷缩在更衣室的沙发上休息。
演练受电弓检查时,王晓睿踩在折叠梯上紧张得浑身发抖。是扶着梯子的师傅一次次的鼓励让她克服了内心的恐惧。
安装重达35公斤的过渡车钩是机械师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最初,王晓睿看见那个大铁疙瘩就发愁,弄得满身油污也安装不好,急得眼泪差点掉下来。倔强的她悄悄买回一对哑铃锻炼体能。半年后,她的这项技能一点也不比男同志差。
11名共同与王晓睿担任见习动车组机械师的大学毕业生最终只有6人留下,王晓睿是唯一的女性。
技法源于心法
一次,王晓睿从周文刚上中学的儿子那里得知,为了熟记电路图,周文刚每天早上比他儿子起得都早。她问师傅: “你已是我们中间的技术明星了,还被外局请去授课,有必要这样用功吗?”
不忘初心 方能始终
采访手记
这是我第三次采访王晓睿。每一次采访,都能感受到她的成长。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无论获得多高的荣誉、取得多大的成绩,她那种“把情融入岗位,用心拥抱职业”的精神始终没变,脚踏实地、勤奋耕耘的品质没变。在王晓睿身上,我看到了当代青年极其珍贵的品质,那就是面对挫折不抱怨、面对挑战不懈怠的积极心态,始终享受着工作的乐趣、奋斗的快乐。
王晓睿的成长历程并非没有挫折和彷徨。看着同龄女孩儿K歌、逛街的休闲生活,许多同期的大学毕业生都已坐在了办公室或是在车间担当技术员,唯有自己还在一个工人岗位没白没黑地出乘,她也曾对自己的选择产生过动摇,对自己的价值产生过怀疑。是源于内心对职业的真挚热爱,是世人对中国高铁的希冀热望,是包括她父亲在内的“老铁路”的言传身教、榜样力量,让她拥有了价值认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采访期间,我接触了多名与王晓睿同龄的“85后”。在他们眼中,自强不息、砥砺成才、勇站排头的王晓睿是真实的、朴实的、可学的。他们与王晓睿一样,都怀有青春的理想和愿意为理想奋斗的愿望。追赶王晓睿的足迹,他们正在绘就铁路梦、中国梦的壮美画卷。
周文刚说: “电路图表现动车组各部件动作的逻辑关系,每看一次都会对这个复杂的系统有更深刻的理解。只有将电路图 ‘刻’在脑子里,才能在列车出现故障时快速判断、快速处理。”
CRH5型动车组电路图有4000多页,就像4000多条迷宫一般的人体脉络,准确把握它绝非易事。
人跟自己较劲是痛苦的,但王晓睿从中找到了自我挑战的乐趣。面对枯燥繁杂的电路图,王晓睿使用了最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她把一条条脉络都手绘出来,把各种电器元件用不同颜色的图形标注,在相应的位置附上功能和作用,用小纸条将电路里各种继电器的名称抄下来,再在车上与实物逐一对照,加深理解。
车间主任杨彪称赞道: “她能把动车组主断、制动电路图的所有继电器、接触器及上百根6位数线号全背下来。这是许多人都做不到的。”
王晓睿说: “无论是具体技术还是敬业精神,师傅总是示范给我一种做事应有的精度。他是给我以信心的人,让我找到了职业的价值。”
技法源于心法,心静才能专注。摒弃满足于一知半解的浮躁,面对挫折失意从不抱怨,虔诚之心让她从前辈那里传承了敬业的优良品格。
故障就是 “财富”。一名优秀的动车机械师如同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单凭纯粹的理论知识无法获得丰富的临床经验。从CRH5型到CRH380AL型动车组,每有新故障类型,王晓睿都如获至宝般反复研究,以此提高出现故障后快速做出处置响应的能力。
2012年,王晓睿毛遂自荐参加全路动车组机械师职业技能竞赛。训练“主断路器不闭合”这个项目时,需要用手拧下配电柜的四个螺栓。反复练习磨破了王晓睿的手指。有人问她: “不就是拧螺栓吗?这不是什么技术难点,不用学也会拧,用得着这样反复练吗?”
王晓睿没有解释,但她明白:只有经过这种反复的练习, “手眼身法步”才会有一种恰如其分的分寸感。这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心性的修养。
经过三个月的刻苦学习,王晓睿作为唯一参赛的女选手,以双百分的成绩获得全路机械师技能竞赛两个快速修第一名。
青春的坚持
心无旁骛、潜心学习使王晓睿的业务技能大幅提升。经她总结提炼,保证安全的 “摄、停、记”和提高服务质量的 “靓、快、静”六字工作法,已成为该段动车组值乘标准规范。2011年、2012年,王晓睿参与的 《降低CRH5型动车组高压牵引传动系统故障》 《降低动车组卫生间故障率》分别获得全路QC成果一等奖。
三年来,王晓睿实现了 “零故障”担当值乘30多万公里,安全运送旅客近60万人次。三年来,王晓睿经历了自己的无数第一次:第一次独立值乘时的紧张,第一次处理故障时的心慌,第一次帮助旅客找回遗失在座椅夹缝的贵重物品时的喜悦,第一次将手伸进便器内捞出堵塞物时的恐惧,第一次值乘CRH380AL型动车组时的骄傲,第一次参加比武时的兴奋,第一次被评为先进时的荣耀……2013年8月,以她名字命名的 “晓睿机械师示范岗”被太原局列为十大客运服务品牌之一。11月,王晓睿荣获全国 “最美青工”称号,并成为全国前10名特别关注 “最美青工”之一。太原局发出 “广泛开展向王晓睿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
孟菲说: “晓睿让我看到,努力和坚持的女性是美丽的。”
杨静说: “执着梦想、认真工作的女性最美丽,从她身上我找到了自己前行的方向。”
同是自动化专业的孟菲、杨静是今年刚毕业的研究生和大学生,同时也是跟随王晓睿学习的两位女徒弟。
“这份荣誉是人们对中国高铁的钟情和信赖,是随车机械师这个岗位成就了我的梦想。”回到熟悉的岗位上王晓睿依然简单直率。王晓睿说:我要像周师傅带我一样,把 “确保动车安全,做到99%好不行,必须做到100%好”的安全理念传承下去。
奋斗中的王晓睿,听从于伟大时代的召唤,把情融入岗位,用心拥抱职业,一次又一次地超越自我,将自己的青春梦与铁路梦、中国梦紧紧地融合在一起,书写出高铁时代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铁路青年的恢弘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