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运的时候,买火车票都是个令人头疼的事。就说10年前,一到春运,买火车票的人都要夹着“铺盖卷”到车站通宵排队,那“长龙”能从窗口一直排到火车站的广场上。这两年,“打地铺”的现象虽然少见多了,排队买票的难度依然不小。到了今年,情况明显有所改善。在北京西站售票窗口可以看到,尽管春运火车票已经开始发售,但在窗口排队的人并不多,秩序井然。
需要承认的是,由于运力紧张,春运火车票紧张是不可避免的。经过10年的高速发展,我国铁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至今年年底,我国铁路里程正式突破10万公里。然而,这一数字被中国的庞大人口一平均,人均里程只剩“不足一支烟”的长度。相比之下,国土面积相仿、人口只有3亿的美国铁路总里程已达到23万公里,差距依然巨大。
里程的增加确实不是一时半刻就能解决的事情。在现有情况下,有没有办法能够缓解春运压力呢?
前些年,铁路部门主要依靠加班加点来保证售票,但是由于改革的力度不够大,效果谈不上太好。
近年来,随着铁路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铁路也开始探索新的售票渠道。从目前的实践来看,只要解放思想,办法总比困难多。譬如说,对付群众最痛恨的“黄牛”,从2010年开始,部分铁路局率先实行实名制;2011年6月,动车实行实名制;2012年元旦,铁路全线实行实名制。这一改革措施极大地压缩了倒票的空间,提高了旅客自行买票的成功率,降低了买票的人为难度。
改革的意识有了,思路打开了,有效的举措也接连出现——
参照航空订票模式,2011年6月1日,12306网站正式上线。这是铁路购票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突破。虽然春运第一年,网络出现了多次“瘫痪”情况,但它毕竟实现了购票的 信息化与网络化,渠道创新的意义不可小视;
结合新技术的突破,铁路方面在今年又接连推出手机购票客户端、售票机进校园等新举措,进一步方便了群众买票;
各地铁路部门也开动脑筋,结合当地特点,出台了更多人性化的购票方式。比如成都铁路局看中了成都市遍布大街小巷的红旗超市,与超市合作安放售票点……
应该说,这一系列新探索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旅客,但也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用更科学的技术、更合理的流程、更有效的管理去优化。我们也盼望,有关部门能够将这份为民服务的爱心与着力改革的决心坚定地传承下去,让春运回乡之路更畅通、更便捷。